“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不同人眼中定会有其独特视角,而每一个视角,在给人们看到不同侧面的历史图景外,同样也会带给当代人以不同的启迪,或是人生命运的道理,或是对中国国家命运的反思。多维新闻将借各个领域人物的视野,对其进行深度采访,一起去重新解读和审视这段历史。
多维新闻日前专访了Lawrence Brahm先生,Brahm先生在中国居住近四十年之久,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还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龙安志。龙先生是作家、摄影师、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国际危机调停者。
1990年代,他以专业律师和经济学家身份担任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央行的顾问,指导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转型期的金融改革,并帮助蒙古国进行企业改制。与此同时,他还曾向朱镕基等中国领导人就改革建言献策。
本期为龙安志专访视频第一篇,龙安志回忆起他的1981年,那是他初次来到中国,在此之前他对于中国的了解少之甚少,处于冷战环境原因,许多媒体大多都是在妖魔化中国。最早的一个镜头看到中国是尼克松访华,正是这个镜头才让许多人了解到中国,但具体中国的情况如何并不清楚,只是知道中国想要改革开放。
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国家计划经济分配所有资源,并不看好中国。“后来,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学正在修理我们各自的自行车,他突然指向一个正在朝我们驶近的中国农民,他的自行车完全是用捡来的‘垃圾’拼凑而成。这种中国人的节俭和聪明打动了我,他们资源匮乏仍能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让我很惊讶。”在龙安志眼中,这件小事让他看到了中国进行工业重建的潜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