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移动支付成为原来越普遍的消费方式(图源:VCG)
日媒称,在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数字空间中,中国的存在感日益增强。
日本《读卖新闻》当地时间11月24日刊登文章称,在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承担数据传输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柱项目之一。
文章称,2017年中国又提出了“数字丝绸之路”构想,据此与亚洲和中东国家构建起数字领域的合作关系。
文章称,在中国的城市里生活,离不开智能手机。大部分情况下手机支付不需要手续费,而且比用现金支付更便宜。
中国企业又是如何使用其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这些数据的?
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鲜超市“盒马鲜生”会对顾客的购买记录、订货时间段进行分析后优化采购结构,据称,有些店面的生鲜蔬菜和牛奶的废弃比率能够控制在1%以下。
而中国外卖平台也会通过对快递员出车记录、交通状况的分析,将最优路线告知骑手,尽可能地缩短送餐时间。
日媒文章称,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企业蚂蚁金服就是基于用户的数据提供“芝麻信用”的企业。除了手机支付内容外,信用卡还款记录、用户学历等多方面的数据都会成为评估的对象。评分的高低会对用户申请汽车和住房贷款时的审批产生影响。
文章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的行业之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面。
文章还称,美国政府和国会正在提高对中国企业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警惕。美国IT企业开始拿出占领中国市场的战略,其成败或将左右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
2018年1月,美国速汇金宣布终止与蚂蚁金服的并购事宜。而挡在这笔大规模并购交易面前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
文章称,占世界人口总数约两成的中国是一个数据宝库。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协同研究集团统计,从大型数据中心在全球的分布比率看,美国以44%居首,但中国以8%紧随其后,美国的优势地位并非稳如泰山。
文章指出,如今,中国手握海量的数据,美国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担心自己10年内就将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等领域被中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