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9月峰会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被迫取消后,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6月7日接受采访,谈论与中国、美国关系看法,希望中欧峰会仍然能够在2020年底前举行。
综合媒体6月8日报道,马斯在接受周日版《图片报》(Bild am Sonntag)采访时,希望原定9月举行的欧中峰会仍然能够在2020年底前举行。“只有面对面会谈,这一峰会的工作才有效,但由于大流行这不可能实现。我希望,会晤可以在今年底前举行。”
“港版国安法”引发中美新一轮对抗,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29日表态将取消对港特别待遇,制裁相关官员。德国方面则认为需通过对话解决。图为2020年5月24日,一些参加抗议活动的示威者在香港铜锣湾被警方逮捕。(AFP)
马斯对《图片报》表示,中国是一个将来的超级大国,也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与北京的对话不应该局限于经贸话题,对于中国,我们需要一个欧洲共同对华战略,代表我们的价值观。”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肯普夫(Dieter Kempf)也做出了相应表态,在接受周日版《世界报》采访时说,必须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对中国。“在与中国合作时,我们不能太天真。我们必须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
不过,肯普夫同时也认为,这一过程切忌矫枉过正,“中国也许是竞争对手、体制对手,但是也是欧盟以及德国的重要伙伴。”
《奥尔登堡在线报》指出,马斯在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注重靠近中国。
与之相比,马斯在回答有关以什么词来描述德美两国当前关系的问题时,承认在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内,双边关系变得紧绷,“我们是跨大西洋联盟的紧密合作伙伴,但是这很复杂。”
马斯还将特朗普比喻为试图通过两极分化来动员人们支持自己的民粹主义者,“在美国的抗议活动期间,许多新闻记者遭到了攻击。特朗普称新闻记者是人民公敌和低级生命,这些举动是我们从全世界的民粹主义者那儿所熟知的,这非常危险。”
5月30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高官透露,特朗普和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近日就“北溪-2“天然气管道、中国和北约问题进行了激烈地争论。“在本周的通话中两国领导人在北约、俄罗斯和德国间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这些问题上出现了很大分歧。”
在这之前,默克尔5月27日提到,对华关系将是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以欧洲对华关系为例,这将是我们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的对外政策重点工作之一。中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欧盟对建立积极的对华关系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关注。”
默克尔还透露,柏林正在考虑与中国签署投资协议,双方的谈判已经持续多年,这将是一项充满雄心的任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