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称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生机。西媒认为,地摊经济真正考验的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2019年5月,北京摊主拿着小皮球在摊位吆喝着,展示最接地气的地摊文化。(VCG)
综合媒体6月10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生机。一时间地摊经济成为民间和媒体的热议话题。但近日,中国官方媒体连发数篇评论,给总理口中的“中国生机”和“人间烟火”降温。
《北京日报》6月7日刊登评论文章称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地摊经济”近日成为热词,一张所谓的北京“地摊地图”也在网上流传。北京市城管委回应称,此为谣言。
文章还称,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
央视新闻评论认为,地摊经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另一篇央视财经评论则认为,在中国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
官媒称“地摊经济”在北京不适合 明令严厉打击非法摆摊[图集]
在此背景下,英国、法国和美国一些西方媒体习惯性认为,中国官媒在地摊经济问题上出现的风向变化反映出习近平与李克强的微妙关系。
北京政治学者吴强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称,从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李克强“六亿人收入不足千元”的反差,似乎或隐或现一条线索。但他认为,外界不要对此过于高估,看到的更多只是假象而已。
美媒评论,当前形势下,北京宣传机构如何拿捏李克强总理提倡地摊经济的务实态度与中国大国崛起的形象之间的分寸,以及在当前及其严峻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如何把握风向,值得继续关注。
英国路透社称,对于步入后疫情时代的中国,面对稳就业压力的剧增,鼓励“地摊夜市”经济或许不失为民众自谋生路的最简捷方式。只是对于定位不同的城市而言,该不该鼓励以及实施后如何管理,决定权显然更应该交给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民意决定,而不应被舆论和权力绑架。
路透社认为,这也是适应百年大变局下,考核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政府强调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如何真正体现出来,让民众有真正的获得感,并对地方父母官的考评权交给辖下百姓,才能真正杜绝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懒政、庸政行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