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该计划启动发出贺信。
人类最大的核聚变项目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7月28日在法国南部举行安装启动仪式,开始了为期5年的组装工程,这标志着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聚变项目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英国《卫报》7月28日称,项目参与国的代表当日参与了ITER的安装启动仪式。该项目由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日本和韩国联合建设,共耗资200亿欧元(1欧元约合1.17美元)。
ITER总干事贝尔纳·比戈(Bernard Bigot)在启动仪式上说,ITER项目带来的能源将是“地球的奇迹”,核聚变提供的能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改变世界的能源使用。
英国《卫报》认为,ITER项目将为大规模的核聚变提供概念实证,而不是为了未来的商业用途。该核聚变装置包含数百万个零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核聚变工程。ITER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核聚变过程,因此其核心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中国参与核心部件制造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7月28日指出,ITER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承担了该项目多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2019年11月7日,一名技术人员在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施工现场观看圆形防护罩。(Reuters)
另据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网站显示,中国参与了该项目多个部件包括核心部件的制造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譬如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承担研制了PF6线圈,并在2020年由合肥运输至法国;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则承担了杜瓦底座的接收及吊装工作。
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8日在贺信中提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量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特别强调,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