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1月15日通过中国与其余14国领导人视频会议签署,受到西媒集体关注。西媒称,RCEP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意外收获,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RCEP给美国候任总统拜登(Joe Biden)带来更大压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接连“退群”,拜登上台后会否“拨乱反正”备受关注。图为拜登11月10日召开记者会,批评特朗普拒绝承认败选。(AP)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5日称,RCEP标志着各方朝着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RCEP使亚洲朝着欧盟或北美那样的一体化贸易区走近了一步,即便它预计不会带来总体关税大幅削减。
分析人士表示,RCEP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让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RCEP给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带来更大压力,迫使他深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参与度。拜登2019年曾警告称,如果美国不制定行为规则,中国就会制定。
美国《纽约时报》称,RCEP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平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有可能帮助中国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周边经济主导力量的形象。
RCEP正式签署,世界最大自贸协定横空出世:
RCEP是在美国退出重塑全球关系的全面贸易协定之后签署的。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对是否会加入接替TPP的协议一直含糊其辞。
拜登曾说,他将推迟任何新贸易协议的谈判。但在一些贸易专家看来,RCEP的签署表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不会等美国。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5日在题为《分析人士对排除美国的世界上最大贸易协议的反应:中国的妙计》的报道中称,分析人士表示,RECP的签署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分析人士指出,RCEP这项大型贸易协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大,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
2020年11月15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四次RCEP领导人会议。(新华社)
但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的分析师表示:“RCEP传递的外交信息可能与经济同样重要,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意外收获。”
分析师解释说,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并引发去全球化担忧的背景下,RCEP的签署实现了几件事:
一是表明东亚地区对商业非常开放,并认识到深化贸易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二是减轻中国经济正在向内循环转移的印象;第三,表明在经济政策方面,亚太经济体不希望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即使对日本和韩国等与美国有着强大安全联盟的国家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外交政策似乎使美国从亚太地区撤退之际,RCEP协议是中国获得的一次地缘政治胜利。
分析师指出,目前还不清楚美国是否会在当选总统拜登的领导下,与亚太地区经济体谈判任何大型贸易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