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20年第三季度结束,中国企业华为还手握中国手机市场接近45%的份额。渠道商们本可以轻松地继续跟着华为前进,然而突如其来的国际局势变化,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中国媒体界面新闻12月3日报道,“虽然很多用户在等华为解决芯片供应,但如果时间持续超过半年,难免会忍不住离开。”中国企业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峰无奈地表示,他们需要一个更好的保障。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出货3,420万台,仍处于领导地位,但其国内手机出货量出现2014年以来首次下跌,其市场占有率自去年同期的42.5%跌至41.2%。
接受采访的渠道商们无不为华为的遭遇感到惋惜,但在消费者需求和商业利益面前,寻找华为的替代者,已经迫在眉睫。
不仅如此,华为的竞争对手们也开始恢复对中国市场增长的期待。
新一轮的群雄逐鹿开始了。
从目前销量上来看,在200美元至600美元价位段上,将是新一轮手机市场竞争的重点区域。
接受采访的渠道商均表示,由于苹果(Apple)发布了iPhone 12,得以在第四季度5,000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以上的份额区域一骑绝尘,中低端的竞争则由中国企业OPPO、小米主导。
分析表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手机市场,手机均价将近400美元,比许多西欧国家还要高。这表明中国存在大量高端消费群体,卖高端机是行得通的。
无论对于渠道还是厂商来说,高端机都是更优的选择——不仅利润更高,且能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一定程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华为正是凭借高端价位上的P系列和Mate系列的表现,奠定了稳固的品牌基础,进而开拓了更广泛的市场。
在头部厂商中,每家公司针对高端系列都早有布局,比如小米10系列,OPPO的Find系列。这些价位段的手机,都会是渠道们下一步考虑的主要目标。
中国第一 很可能就是全球前三
对华为的竞争对手们而言,这鲜有的空窗期稍纵即逝,谁也不愿意错过。
小米是在华为遭遇危机之后,第一家明显受益的手机公司。
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作为中国手机出货量唯一增长的厂商,实现了19%的年比增长,出货1,050万台智能手机,并且缩小了与前三名的差距。
从销售均价上来看,小米在200美元至400美元,以及600美元以上的价位段上,有了明显的份额长进。
就在几天前,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卢伟冰说,在渠道方面,未来一年要让每个县城都有小米之家。
另外一家想要把握机会的厂商是OPPO。今年4月,OPPO宣布任命副总裁刘波为中国区总裁,夯实了中国市场战略地位。在9月份,OPPO提出下半年全球整体销量预计在之前基础上提高至1亿部,中国区下半年销量预计提高30%以上。
不会有第二个华为
华为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路径源于几年前的Mate 7系列。当时华为内部已能实现芯片自主研发,且在品牌方面一直长期投入,加上中国政府提倡信息安全自主可控,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影响,推动华为手机走向了巅峰。
如今,手机行业普遍认为,产品力、渠道能力和品牌能力,成为了手机公司成功的三大要素。
就目前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产品力和渠道力都几乎达到“满格”,唯有在品牌上后劲不足。
分析认为,如今的手机市场竞争,只能是华为留出的空档期里的增长,完全复制华为是比较难的。
如何在华为、苹果之外占领用户心智,成为一众国产手机品牌最为核心的挑战。
过去1个月,OPPO提出了“致善式创新”,并发布了以技术为驱动的折叠屏概念性产品。试图在手机软件赛道上补足短板,增强综合实力。包括厂商、供应链、渠道商们都在加足马力应战。
推荐阅读: